配资平台哪个好

你的位置:苏州低息配资公司_股指配资_配资平台哪个好 > 配资平台哪个好 > 股票平台排行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非常积极

股票平台排行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非常积极

发布日期:2025-01-23 09:19    点击次数:65

股票平台排行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非常积极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平台排行,本次获奖的中银智能制造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王伟与中银主题策略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黄珺,均是中银基金的中生代代表。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表示,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经济保驾护航。具体数据因为还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够对外正式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的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

  相关报道

  释放七大积极信号!财政部回应2025年政策安排 会适时拿出政策“后手”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出席,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财政部这场发布会围绕市场关心的2024年预算完成状况、2025年积极财政政策安排、一揽子化债最新进展、财政政策如何稳楼市等方面,给予一一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重点政策信号如下。

  一、2024年财政运行趋势总体转好,可实现收支平衡目标。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全国一般供预算收入实现19.9万亿元,同比下降0.6%。2024年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8%。

  要知道,按照2024年年初预算安排,预计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22.4万亿元,增长3.3%;预计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8.5万亿元,增长4%。可以看出,2024年前11月财政收支状况距离年初预算安排,仍存在一定差距。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目前,2024年年度的财政收支数据正在汇总,根据现在初步掌握的情况,2024年财政运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趋势总体转好。2024年前9个月,受需求不足、PPI负增长、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综合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2%。从10月份开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回升,财政收入增速也由负转正、逐月回升。2024年后几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增幅连续为正,且增速逐步回升。

  二是收支平衡目标可以实现。收入方面,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2024年全年财政收入可以完成预算目标。支出方面,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全年可实现收支平衡。

  三是重点保障有力。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举个例子,比如,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2024年前11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过3.8万亿元,教育支出超过3.6万亿元,这两项合计7.4万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左右,力度是比较大的;前11个月农林水支出超过2.2万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是非常有力的。

  二、2025年2万亿化债债券已启动发行,“松绑减负”效果已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份,财政部对外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并对外发布12万亿元一揽子化债组合拳方案。具体而言,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于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的额度,分三年实施;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财政部在这场发布会上披露了化债的最新进展。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自11月份启动发行,12月18日已经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

  廖岷表示这项置换政策,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突出成效。第一,地方当期流动性压力大为减轻,通过置换,大大减少了债务利息支出,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第二,债务透明度大为增加,财政部首次正式公布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从原来的法定债、隐性债“双轨”管理,逐步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包括主要评级机构、国际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各界对此给予积极评价。第三,防风险、促发展协同性大为增强。随着化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实现了从以往的“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不少地方反映,这项政策很及时,身上的担子轻了、干劲更足了。

  王建凡表示,目前,置换政策“松绑减负”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还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度减轻。有的地方优先置换即将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涉众债务,区域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同时,置换政策的实施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

  王建凡表示,2025年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置换政策落地实施的“后半篇”文章。坚定不移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清仓见底”。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发挥部门协同监管合力,对违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解隐性债务等问题严肃处理。

  三、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方面。

  廖岷表示,2025年,财政部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在力度上,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总之,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稳经济保驾护航。大家很关心具体数据,因为还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在效率上,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通过推动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保体系、培育新的消费行业、改善消费条件等来支持提振消费。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教育人才、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同时,稳步推进财政的科学管理,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时机上,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让政策发挥最大效能。在这方面,将充分考虑了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及时性。

  四、财政政策有充足的空间和工具,会适时拿出政策“后手”。

  不仅是2025年全国两会公布的积极财政政策安排值得期待,考虑到2025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较高,国内经济也面临一定困难,“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意味着宏观政策会适时加力。

  廖岷表示,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政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进行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梯次拿出政策“后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25年财政和货币等政策的协同发力,也值得期待。廖岷表示,2025年,将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注重提升政策的组合效应和乘数效应,通过公共资金的运用,带动激发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资,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为扩大内需和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五、在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按需安排收储土地和存量商品房。

  2024年9月以来,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已经陆续推出,重点围绕化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支持保障力度等。目前,还有两项具体政策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廖岷表示,一项是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正在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抓紧研究,细化有关措施安排;另一项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目前相关银行正在测算和细化补充资本金的方案,将抓紧推动实施。

  林泽昌表示,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两个方面的专项债项目。

  关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有需求的地方也可以用于新增土地储备。财政部已经明确了专项债管理的相关要求,地方已经可以做了。这项政策将有利于改善土地的供求关系、增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同时有利于补充重点领域的土地储备。

  关于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也充分考虑地方诉求。近期将继续配合主管部门,抓紧明确相关政策,政策明确之后,地方就可以按此来推进落实。

  六、专项债新政将进一步释放扩投资的积极作用。

  2024年我国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在3.9万亿元,2025年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有望超过4万亿元,是当前稳经济、扩内需、促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

  2024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专项债新政旨在支持地方政府进一步用好专项债券,更好发挥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

  王建凡表示,这份文件在2024年12月25日向社会全文公布,标志着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的建立。这个新机制的“新”,可以从5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投向领域实行“新清单”。2019年起,通过“正面清单”明确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包括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等。这次调整为“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列举的无收益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般性竞争性产业等禁止类项目以及人员经费等经常性支出,专项债都不允许使用,其他项目都可以安排支持。这就给了地方政府更大的空间,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来安排项目。

  二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增加了“新范围”。从原来的17个行业增加到22个,新增了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卫生健康、养老托育、货运综合枢纽、城市更新等5个行业以及一些细分行业。同时,以省份为单位,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上限由25%提高至30%。范围扩大了,规模占比也扩大了,这都有利于地方政府提高投资能力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三是项目审核实行“新模式”。在10个省份以及雄安新区开展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目的就是要赋予地方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提高债券资金发行使用进度和配置效率,也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防范法定债务风险。具体的做法是,专项债券项目不再报国家部委审核,10个省和雄安新区这些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以后,就可以安排发行;其他省份按照原来规定的渠道报送项目审核,但提高了项目申报的频次,每年安排4次申报窗口,地方可选择的窗口多了,可以及时完善项目具体方案安排。

  四是拓宽专项债券偿还“新来源”。允许地方在专项收入和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外,依法分年安排财政补助资金,以及调度其他项目专项收入、项目单位资金、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确保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实现省内各市、县区域平衡,严防偿付方面出现风险。

  五是“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专项债券资金全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防资金挤占挪用。规范新增项目的资产核算,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登记处理方式,分类管理存量项目资产,建立明细台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全部“自审自发”试点地区要加快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

  七、财政政策将支持全方面扩大国内需求。

  廖岷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来支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在消费方面,将坚持多措并举,加力支持提振消费。

  第一,消费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回稳向好。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来增强实际消费能力,这就是逆周期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

  第二,支持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的申报流程、健全回收利用的体系,引导撬动更多老百姓需要的大宗消费,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三,中国的消费潜力是多元化的。我们将用好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文化旅游等一些新的产业发展,支持改善相关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大家消费习惯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持培育更多更新的消费产业和消费场景。

  第四,深入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推进实施新一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提升行动,扩大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范围,降低物流成本,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廖岷表示,还将支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具体而言,就是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除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以外,还会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向和重点。在执行中,将按照程序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加快资金预算下达,及时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股票平台排行,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更多银行信贷和社会投资,推动经济大盘回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