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批判粟裕,尽管在30多年后证实了这次批判是“错误”的股票20倍杠杆,但这并不无法改变在当时粟裕被批判后所发生的所有事情。
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粟裕出事后,他遭到了怎样的对待,为何楚青会说:“三野将领很少来,四野一人倒是常来”这样的话呢?
楚青的难过
1958年的一天,楚青在商业部上班,粟裕被批判时,她一概不知,她还以为是工作繁忙,只知道粟裕常常是早出晚归,为了不打扰对方休息,两人也分开睡觉。
直到有一天早上,楚青正准备上班时,粟裕突然从屋子走了出来,他看起来脸色憔悴,眼神空洞,说:“我出了事,你今天能不能请个假,帮我个忙。”
楚青内心一动,粟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用这种语气跟她说过话,当天,在粟裕办公桌厚厚的一摞文件上,她终于得知,粟裕已经在被批判了。
粟裕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本来是讨论当前局势、国防工作和今后的建军方针,可在实际的会议上,却突然画风大变,转为了对“反教条主义”的批判,刘伯承,肖克等主持部队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的几位同志在受到批判后,粟裕也受到了批判。
对粟裕的批判,要比他们几位更严重,甚至上升到粟裕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这一顶顶“帽子”,实在是压得粟裕喘不过来气,不得已,他只好向妻子楚青求助。
粟裕:“你看看这些,帮我写个检讨,我实在是写不了,只要能通过,怎么写都行。”
楚青知道自己也无法改变什么,她最好的做法,就是帮粟裕过关,后来,粟裕拿着她写的东西念了以后,果然过了关。
可是在之后,粟裕实在是无法忍受对自己强加的“罪名”,他又多次控制不住内心痛苦,大声责备楚青:“你为什么要把我写成这个样子?”
楚青只能无奈地解释:“你不是说无论怎么写,只要能过关就行吗?”粟裕听后黯然无语。
作为共和国的第一将,粟裕遭到如此对待,在当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毛主席的爱将,而且还没有完全“靠边站”,但毫无疑问,不担任重要职位的粟裕,俨然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避而不见都对象。
粟裕家里的“门可罗雀”也变得萧条,在那个风口浪尖,基本很少有人敢再来探望,以至于后来楚青不得不无奈地说:“当时三野将领很少人,四野倒是有一人常来。”
而这个四野常来看望粟裕,并不惧一切流言蜚语的人,正是开国大将,当时的海军司令肖劲光。
粟、肖是老相识
其实粟裕与肖劲光两人,是老相识了,早在1931年时,他们就已经认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肖劲光在中央苏区负责筹备红军学校。
学校成立后,下辖三个大队,其中粟裕就是其中的一位大队长,这个时候的肖劲光相对于粟裕而言,显然更得到毛主席的信任与器重,从俩人职务就能看出来,他们年龄相差不多,肖劲光就是校长,而粟裕才是大队长。
也正是因为两人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又因为他们都是湖南人,所以聊了没一会儿,两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粟裕在我军的将领中,属于“后来者居上”,肖劲光能够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并且担任了长达30年的海军司令员,他的眼光和谋略,自然是不可小觑,因为他与粟裕认识的早,所以对粟裕,肖劲光很早就了解了他的为人。
不久,肖劲光离开了军校,粟裕在这里没待多久,也升任为了红十一军的参谋长,值得一提的,此时肖劲光正是红十一军的政委,两次再次共事,他们的情谊也变得更加深厚。
后来在红七军团,两人依然是政委与参谋长的关系,枪林弹雨下产生了的战友情谊,自然是最珍贵的,两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的友谊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厚重。
1934年,肖劲光被错误降职,粟裕心头着急,但他知道自己说话也不管用,不日,粟裕奉命跟随部队北上抗日,要离开苏区了,粟裕依然担心不下肖劲光,就专门去找了周恩来,请他照看,可见两人情谊,相当深厚。
而这一次的分离,等两人再见时,已经是15年之后的1949年,那个时候,两人也都从羞涩的青年,成为了我军最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
这一年,粟裕奉命准备解放台湾,肖劲光作为海军司令员,就来到了粟裕的身边,准备随时协助他,可惜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解放台湾一战只能搁浅,之后,粟裕前往东北,担任了边防军司令员,肖劲光也来到了这里,协助粟裕。
男人之间的情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起扛过枪”,所以,粟裕与肖劲光之间,他们更多的是相知,与战友情。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肖劲光在与毛主席谈话时,直言不讳地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
在这个时候,肖劲光依然选择力挺粟裕,可见他对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是很珍惜的。
之后粟裕落难,很少有人再去拜访,肖劲光倒是毫不避讳,多次前往,肖劲光之所以敢去探望粟裕,第一个原因是他与粟裕之前情谊深厚,第二个则是源于大家都知道他是毛主席的爱将,第三就是肖劲光位高权重,是新中国海军司令员,威风凛凛。
肖劲光去探望粟裕,给了粟裕一家都很温暖的感觉,几十年后,楚青依然记得这件事,而粟裕与肖劲光的情谊股票20倍杠杆,也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持续了下来,持续了一生。